羊棚头村

村落概况

羊棚头村位于仙居县东部、浙东南第一高峰米筛浪北麓脚下括苍盆地以南,距仙居县城 20 公里, 距下各镇政府所在地 6 公里。东与东岙村相邻,紧挨苍溪东溪、溪东为东许山;南与双庙乡接壤,靠 门口山、括苍水库,西南有中国道教第十洞天括苍洞;西纵卧西山(福星山),山下有括苍溪西溪; 北与西郊村接壤。羊棚头村古建筑群坐落于三面环山、两溪夹持之间。 1.王氏宗祠:王氏宗祠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由十四、十五世先祖发起建造。正 殿三间,两横厢各三间,前门面五间,小鸡笼顶戏台一个,中间天井一百多平方米。王氏宗祠现 为仙居县文物保护点。 2.王氏古戏台:位于羊棚头村北面王氏宗祠内。前两角挑檐,青龙腾空,台顶檐口鲤鱼成龙。中 间双龙戏珠,顶下多道多层雕刻装饰,彩画油漆。解放前是仙居县最好的两个古戏台之一。王氏古戏 台现为仙居县文物保护点。 3.成氏宗祠:位于羊棚头村南,清道光七年(公元 1827 年)建筑。正殿 5 间,两横厢各 5 间,前 门面 5 间,鸡笼顶戏台 1 个,中间天井 130 平方米,合计建筑面积 1025 平方米。正殿大木柱直径 1 米多,原石铺垫,横梁悬挂匾额 4 块,整体结构合院式,雕梁画栋,金碧丹垩,大方典雅,造型十分 优美。2005 年,成氏宗祠列入仙居县文物保护点。 4.成氏古戏台:位于羊棚头村南成氏宗祠内,建于清道光七年。飞檐跳角,檐顶双龙戏珠。正面 两圆柱石,雕有仙鹤等。台顶为金龙顶,起聚音扩音作用。顶下多道多层雕刻装饰,彩画油漆,整个 建筑雍容典雅,造型十分精美,解放前是仙居县最好两个戏台之一。成氏古戏台现为仙居县文物保护 点之一。 5.成氏老五份民居:成氏老五份民居位于羊棚头村南面,为清初建筑。坐北朝南,四合院式。天 井 2 个,鹅卵石铺地。门楼东西边各一间,前天井两厢各 3 间,正堂共 7 间,东西各 1 间。后花台东 西各 1 间。檐廊通道铺石条。正堂与天井交界处东南、西墙均为马头墙。柱石为圆木柱,圆磉石垫。 木窗为木格花窗,木门雕花。整座建筑雕梁画栋,风格典雅。 6.成氏新五份民居:成氏新五份民居位于羊棚头村南,为清初建筑,坐北朝南。三透九门堂,四 合院式。大门楼朝南,油画青砖墙,雕梁。前天井 1 个,东西两厢各 3 间,东西弄堂各 1 间,中正堂 7 间。后花台 1 个,东西两厢各 2 间,东西门楼各 1 个。三个天井均由鹅卵石铺成,房檐下通道均由 石条铺。墙由石块和青砖砌成,嵌有图案精美的石窗。整座建筑圆柱磉石,雕梁画栋,木格花窗,风 格典雅。 7.水井头民居:水井头民居位于羊棚头村东南,为民国建筑,整体结构 F 型。一个天井,两个弄 堂,分坐北朝南和坐西朝东。东厢墙体均由鹅卵石砌成。 8.成氏老三份民居:成氏老三份民居位于村北横路下,明末建筑,坐北朝南,四合院式,分二进。 第一进为前堂,东西分布共 7 间,第二进为正堂,正堂分东西共 7 间。天井 1 个,两厢共 6 间,正堂 西厢靠北后建 2 间,东西弄堂(通道)各 1 个。檐廊通道铺石条。墙体下各石块上青砖。木柱圆,圆 磉石垫。 9.成氏新三份民居:成氏新三份民居位于羊棚头村东南,成氏宗祠边上,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 四合院式,分二进。第一为前堂,东西分布共 7 间,第二为正堂,正堂分东西共 7 间。天井一个,两 厢共 6 间,正堂两厢靠北后建 2 间,东西弄堂(通道)各一个。檐廊通道铺石条。墙体下石块上青砖。 圆磉石垫子。 其他重要的文物保护点: 古建筑节女亭:位于羊棚头西北,与古炉廊及宫道连成一体。古时,羊棚头村出一节女,乐于行 善,地方管理奏报朝廷,皇帝颁旨建节女亭。节女亭立有石碑,碑文就是圣旨的内容。文革时,节女 亭被拆。现存节女亭尚立着四根方形石柱及横梁石条。石柱上刻有两幅对联尚可辨认:“雪操冰心香 生金子;松贞柏寿宠锡伦音。”“一代芳名浣白玉,几重恩铭慰丹忱。” 羊棚头村中建筑的文化价值: 村中保留了较多的明清时期的历史建筑,气势恢宏,建筑整体布局保存较为完整,渗透出岁月沧 桑的同时,也向后人诉说着古代家族的兴盛。保留的村落古建筑分布在成氏宗祠以东以北区域,屋舍 整齐美观,结构俨然。这些院落的分布格局是典型的“三透九门堂”模式,显著特点在于强调建筑的 整体性。整体性的严密连贯以外,古建筑的内部结构与建筑局部非常丰富,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木雕石刻艺术精湛,壁画丰富,鹅卵石铺成的天井美观。王氏宗祠、成氏宗祠分别建于明、清时期, 建筑典雅美观,美轮美奂,建筑风格有代表性。两个祠堂内都建有古戏台。当初在搭建如此恢宏的建 筑时,费数代人的财力、精力和人力,每块石头和瓦片都考虑再三。在相对封闭的建筑内,屋檐的瓦 当、滴水、雀替、斗拱、柱础、门楣、隔扇等,雕工精细,具有很高的欣赏艺术。目前,村中保有较 好的传统建筑有七座,这些建筑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内涵。

自然地理

选址格局

羊棚头村位于仙居县东部,山环水绕,环境优美。共有人口 1865 人,耕地 970 多亩,山林 6000 多亩,水果 2500 多亩,是县水果专业村。村庄保存完好的有代表性 的四合院式古民居五处 8340 平方米建筑面积。羊棚头自然村落南靠门口山、大牛山和 括苍水库,东靠东许山、西靠西山(福音山),括苍溪东溪、西溪紧抱村庄,地气尽 聚集于此,居高俯瞰,村庄形似一条鲤鱼,嘴朝括苍水库,鱼得水则生。村庄北面原 是一片树林坦,祖辈说这是一片水藻,鱼的隐身之处。羊棚头村三面环山,峰峦叠嶂, 溪水潺潺,“枕山、环水、面屏,钟灵毓秀,地气凝聚,按照风水学来说,是理想的 人居之所。村庄以南高北低,西耸东许山,形似长龙纵卧,南有门口山和大牛山作靠, 西有福星山(西山),形似长龙纵卧。村东紧挨括苍溪西溪,村南有括苍水库---山谷 镜湖。西南括苍洞、麻姑积雪、山谷镜湖三景点成线,构成天然的旅游景观。村庄布 局于山环水抱的括苍盆地以南之中。村庄四面果园,四季果花飘香。村庄北面有一桥 (原石桥改为钢筋混水泥桥),为入村口处。整个村庄地形像鲤鱼,嘴朝向括苍水库 汲水。村庄的选址营造讲究风水,三面山体合围,东西两边临水,从而形成了“背山面水”的风水格局。镜内山明水秀,山水灵气聚集在浙既古老又文明的村落之中。

传统建筑

历史环境要素

生产生活

村志族谱

为了弘扬祖国优秀历史文化,继承王氏先祖优良传统,光大王氏宗族伟业,加强章 安王氏各宗支之间的团结,增进各宗族亲戚之间的友谊,维护王氏宗族尊严,竖立王氏 宗族威望,以王氏同宗共祖的历史史实为基缘,做到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同发展的, 建筑了章安王氏协会。联通章安王氏宗亲自愿参加组织,以研究章安王氏宗族文化,团 结王氏各宗族支宗亲,振兴章安王氏宗族为目的非盈利性社团组织。 章安王氏协会连续二十一年召集各支派宗亲代表三百多人到宗祠进行历史文化研 究与宗祠保护工作,对始祖默庵公墓园进行祭祖扫墓工作,对全族九十岁以上宗亲上门 慰问、祝福长寿,对考上全国前十名牌大学的宗亲子女则上门送匾额,送奖金祝贺。对 宗亲有重病住院的则去医院看望慰问。如有宗亲天灾人祸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则送慰问 金上门慰问,如有宗亲之间或与外姓人发生纠纷则给予及时解决。因此,羊棚头王氏宗 祠成为全族精神文化、友谊亲情、道德礼仪、慈孝崇善的源泉基地,凝聚了全族宗亲的 精神文化,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协会的宗旨: 联通章安王氏宗亲,弘扬尊祖敬宗,团结友善,爱国爱乡,爱族爱民,倡导和谐, 兴我王氏,兴我中华。

交通